西安科技企业实现AI定制器官 在3D生物打印与仿生组织工程领域获突破性进展
【西安科技企业实现AI定制器官 在3D生物打印与仿生组织工程领域获突破性进展】财联社3月19日电,据“西安发布”官微今日消息,近日,陕西麦克斯韦医疗科技实验室里,实现了AI数字医疗定制再造“原生”鼻子,这得益于公司在3D生物打印与仿生组织工程领域的突破性进展。
近日,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贵医附院”)骨科骨肿瘤团队为一例肱骨肿瘤患者开展了3D打印仿生型全肱骨置换手术,成功为患者保住左臂,保留功能性血管及神经,最大程度保障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难度极高,目前该类手术仅见于国内为数不多的骨肿瘤中心,在贵州尚属首次。
3月23日,记者从南京工业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余子夷教授团队与英国剑桥大学团队合作,研发出一种能控制微生物细胞生长的微载体及其活体功能材料制备工艺,能将细胞的生物制造效能提升12倍,该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自然·通讯》。
参考消息网4月26日报道美国《财富》杂志网站近日报道,3D打印器官可能很快变成现实。主要内容编译如下:去年,在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医生阿图罗·博尼拉小心翼翼地为一名天生没有右耳的20岁女士移植了一只外耳。这是按照她左耳的大小和形状对称制造的。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最新研究成果3D打印能制造水凝胶仿生组织器官模型每日甘肃网2月10日讯(奔流新闻·兰州晨报记者 武永明)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最新研究成果显示,科研团队结合光固化3D打印能制造包括大脑、支气管、肺、肝脏、心脏、胃、肾脏、肠等在内的各种水凝胶仿生组织器官模型。
3D打印工艺是指由机器自主“打印”连续的一层层软性、液体或粉末状材料,这些材料会迅速硬化或融合,从而形成三维固态物体。自20世纪80年代问世以来,3D打印技术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广泛应用于制造、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
近日,粤东首个“医用3D打印创新中心”在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宣布成立。随后,医用3D打印创新中心联合医院头颈外科修复重建团队,完成了粤东首个“3D建模打印技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设计案例。
近年来,可见光三维立体打印技术引起了广泛关注,并在制造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相比传统的UV固化技术,可见光固化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因为它所使用的光源是可见尊龙凯时光,而非紫外线。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申晓佳4月2日,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从两江协同创新区获悉,近日,位于明月湖畔的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摩方精密)研发设计的一款毛细血管器官芯片作为新型生物培养皿,助力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了肿瘤组织及肾脏组织的大尺度培养。
近日,复旦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传出消息,其利用新型生物培养皿,突破了由于营养供给不足造成的类器官成熟度及尺寸的上限,实现了肿瘤组织及肾脏组织的大尺度培养。而上述新型生物培养皿,正是来自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设计的一款毛细血管器官芯片。
Open Bionics何时在美开售3D打印的Hero Arm仿生义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