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像“推车”般的机器,内置新鲜切下的猪内脏,无论肝、胆、胰、肠,都能在“推车”内用“灌注”技术保鲜长达两周。这台仪器正从顶尖实验室,逐步试点推广到外科医生日常训练场甚至高校。
医生正在smagister训练系统的白色球形仓内,使用猪内脏进行腹腔镜微创手术练习。(通讯员供图)
2024年1月27日-2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特殊培训在广州拉开帷幕,由广东省器官医学与技术学会主办的“‘我是主刀’首届活器官腹腔镜手术高级培训班”首次对外公开招生培训,五十多位来自国内三甲医院的“准主刀医生”在二十多位国内著名专家组成的“导师团队”带领下,突破“技术壁垒”,在全球首创的“smagister离体活器官腹腔镜训练系统”(下称系统)上实操练习,早日积累腹腔镜外科手术,推动主刀医生年轻化。
微创外科被誉为21世纪外科的主题,实现了外科手术从精准到极致甚至极限,因创口小、出血量少而惠及患者,是未来外科发展的重要方向。
但是,按传统的培养模式,一名腹腔微创手术“主刀医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出山上台?答案是至少十年!
过去,外科医生“练手”道具虽然多,但视野小、支点效应、手眼配合要求高和操作手感有限等,都是平日训练难点,增加专科医生的成长难度,更极大制约了腹腔微创手术的全方位普及。
时至今日,得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团队自主研制的全球首创“活器官”手术培训系统,可为外科医生进行腹腔镜、内镜手术提供“练手”机会。
深圳大学附属华南医院王小平教授(右一)在活器官系统上现场演示腹腔镜胆囊手术操作。
培训班现场,一副包含肝、胆、胰、肠新鲜的猪内脏在“系统”内经过特别冷灌注,保持器官活性,然后,由受邀专家演示胆管分离、结直肠手术等示范操作。
“据了解,猪的内脏与人内脏相似度很高,通过系统内的仿生技术,猪内脏能“保鲜”长达两周。供医学生及外科医生练手,既然降低成本,又能重复使用,满足练习量需求。”
在活体器官系统的助力下,每位参与培训的医生都能在真实腹腔环境(猪离体活器官)上进行练习。“这场培训对提升个人基本功、操作熟练度和空间感很有帮助。更重要是,练好技术,就能帮助到更多患者。不少年轻医生都表示,希望借训练仪器,能快速赢到宝贵的“黄金十年”。
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梁力建教授指出,“外科医生的培训需要很长时间,甚至10000小时的投入。‘系统’可以模人生就是博官方平台拟人体活器官状态,对人才的标准化培养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在临床、教学和医师培训中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