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器官技术通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培养,模拟人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为生物医药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这项技术不仅提供了非伦理限制的研究平台,还为药物筛选和疾病建模提供了高效、精准的工具,成为传统2D培养和动物模型的重要补充。为进一步促进类器官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上海举办。此次会议将邀请类器官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临床医生和新药研发专家,围绕前沿技术、药物开发、肿瘤临床诊疗及再生医学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会议旨在探讨类器官领域在转化医学中面临的挑战,并寻找创新解决方案,促进该技术在医学研究和产业应用中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类器官与生物3D打印论坛将于11月16日上午举办,论坛日程如下,欢迎所有关心和从事类器官研究的学者、医生和技术专家积极参与,共同推动类器官领域的科研和产业发展,为推动健康医学进步贡献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大学)主任,国家电液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浙江大学高端装备研究院院长,《生物设计与制造(英文)》期刊、《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A辑》主编,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在电液控制基础理论、基础元件和系统、以及盾构装备关键技术开发和工程应用方面开展了系列的研究,形成了“理论-元件-系统-装备-应用”完整的技术路线,对我国机电液装备的自主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1),200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1),2013年度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2017年英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约瑟夫·布拉马奖章,2021年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授予罗伯特E.柯思基终身成就奖。
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特聘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骨科主任,闽江学者讲座教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2024年度),临床医学博士,材料学博士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军委科技委重点专项首席科学家,福建省A类人才,《医道中国-医工交叉系列教材》总主编,BMT杂志执行主编。
发育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家,国家首批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现任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复旦曹尊龙凯时官方网站娥江创新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所长,启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回国前在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儿童医院医学中心任终身教授。先后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长期利用模式动物结合类器官技术,研究信号转导与表观遗传在胚胎发育、成体干细胞命运决定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
国家杰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发展硅基生物活性陶瓷体系,提出并实现3D打印结构仿生生物陶瓷用于复杂组织再生修复;率先提出“组织修复与肿瘤治疗”双功能生物活性材料的学术思想,实现“组织工程”与“肿瘤治疗”有机结合;在国际上率先探索硅基生物材料用于多细胞3D打印,开拓该领域研究新方向。现担任学术期刊“Applied Materials Today”、“Microstructures”和《无机材料学报》副主编、“Acta Biomaterialia”与“Bioactive Materials”编委、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理事、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生物陶瓷分会副主任、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等学术任职。
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和东华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1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8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年入选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学会联合会会士 (Fellow),曾获上海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上海市自然科学牡丹奖。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医用材料表面与界面,长期从事医用钛合金、医用镁合金、医用聚醚醚酮等医用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迄今共发表SCI论文400余篇,编著和主编专著5部,获授权专利50余项。
教授,博导,转化医学国家科学中心(上海)上海大学分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东方英才。长期致力于生物制造与生物增材制造、柔性器件与可穿戴技术领域的研究,担任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理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军事医学工程与卫生装备研究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等。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生物材料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先进制造分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3D打印技术分会委员、3D打印技术分会材料学组组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物制造工程分会委员、全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生物材料、增材制造研究。
副教授,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研究所,流体动力基础件与机电系统国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英国剑桥大学工程系访问学者。研究领域包括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微纳生物制造技术来精确构建体外病药理模型的研究。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分会常务委员在内的多个学会与行业协会委员。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胃肿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中国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样本库分会常委兼类器官工作组组长。上海市浦江人才及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导及博士后导师。十三五和十四五科技部二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国际外籍院士,第五届“卓越建树”人民名医。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创新医疗器械注册研究与临床转化服务中心主任、数字医疗与生物3D打印实验室主任,数字医学临床转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民政部智能控制与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医智能康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数字医学专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数字骨科创伤与关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上海市卫健委骨与关节康复医学科重点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临床康复领军人才,上海市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会理事长,上海康复辅具与老年福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等。
博士,硕士生导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副研究员;嘉陵江英才;国际华人骨矿物研究协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
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博士,上海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生物医用材料抗菌及3D生物打印构建骨类器官的研究。累计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H因子17,授权专利1项,参编专著3部。目前荣获国自然青年基金、中国科协智库青年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海外)、上海市启明星扬帆专项等多个项目资助。担任Biomaterials Translational期刊,Exploration期刊的青年编委与多个SCI期刊的特邀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