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8月6日电 (记者 王鹏)心力衰竭被称为“心脏病中的癌症”,我国晚期心衰患者约100万人,1年死亡率高达50%。在传统治疗手段效果有限、器官移植供体紧张的背景下,一种新兴技术正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生命之桥”。
近日,四川省人民医院举行人工心脏项目媒体交流会,展示其在左心室辅助装置(LVAD)植入方面的最新进展。该院作为西南地区LVAD技术的引领者,已完成30余例手术,手术成功率与患者生存率均达国内先进水平。
“LVAD就像一台植入体内的泵,为衰竭的心脏承担泵血功能。”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黄克力介绍,这一国际主流技术,既可为等待心脏移植赢得时间,也可作为长期替代方案。近年来,LVAD已成为晚期心衰治疗的重要补充,特别适用于药物无效、等待供尊龙凯时体无望的患者。
29岁的张小风(化名)曾因急性心衰被送入重症监护室,心脏功能严重受损。2024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为其成功实施LVAD植入术,仅18天后康复出院。高龄患者孙老先生则展现了另一种“心”可能——年逾七旬、病情复杂的他,在2025年3月接受人工心脏植入术,术后恢复良好。
“对于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LVAD手术更需严谨评估和精细管理。”该院心衰中心一病区主任王文艳表示,四川省人民医院人工心脏团队在处理复杂病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标志着该项技术向更广泛人群延伸。
专家提醒,LVAD治疗不应作为“最后一搏”,而应尽早纳入评估体系,把握治疗的“黄金窗口期”。若患者一年内因心衰住院两次以上,药物效果欠佳,或需大剂量利尿剂维持,均应及早考虑LVAD。
“LVAD植入只是治疗过程的一环。”黄克力指出,患者术前需精准评估、心理干预,术后则需多学科协作管理抗凝、预防感染、设备监测与康复随访。“这不仅是一次手术,更是一场系统战。”
近年来,国产人工心脏技术快速发展,实现跨代式突破。“我们几乎跳过前两代,直接进入第三代。”该院心脏大血管外科副主任于涛说,“让更多人用得起、用得好国产设备,是团队最大的动力。”(完)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本网或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新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新闻网·四川新闻采编部 电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法律顾问:四川昊通律师事务所。